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简介
一、培养目标
面向中药材栽培、加工、贮藏和营销等岗位,培养具有中草药规范化栽培与管理,品种识别、鉴定与选育,中草药加工、炮制及商品化生产,中药材贮藏、运输及交易,中药材质量检测与管理等行业领域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2012年开始招生,现有在校生130余人,已毕业170余人。
二、师资队伍
药学教学部现有教师4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6人,讲师16人,高级职称教师占59%;博士1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21人,研究生学历教师占51%。教师队伍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较高。生物技术教学团队评为甘肃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
三、学科带头人
张尚智(1964-),男,甘肃定西人,1986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生物系,理学学士、生物学硕士,甘肃省骨干教师,现为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药学部教授,第二届校区学术带头人,校区陇药资源开发研究所主任,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中药资源信息学、中药生物技术。主讲《药用植物生理生化》、《生物化学》、《生化分离技术》、《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中药膳食与保健》等课程。
主持完成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1127-03)1项、定西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7-15)1项、校区重点科研项目3项,参与省市级科研项目5项,连续4年被甘肃省科技厅遴选为“三区”科技服务人才。研究成果应邀在“第一届当归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当归GAP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2014.9)”上做了专题交流,获2017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先后在《农学学报》、《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中国药房》等期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陇药文献信息研究》等学术著作3部。
四、人才培养模式及办学条件
1.学分制管理模式
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通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等课程设置,必修与选修相结合,实行学分制管理,即三年修完规定的必修、选修课学分,具备毕业条件。
2.“市场-产业-职业”衔接模式
制定并实施基于岗位技能要求的工学结合、任务导向、项目驱动及“2+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目标,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技能训练为手段,以开拓创新为主旨,按照“市场、产业、职业”紧密结合的原则,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技能要求,围绕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岗位职业标准构建课程领域,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实施课程教学,围绕职业生涯构建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产学研”结合模式
积极构建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通过与企业联合共同创建省市工程技术中心、实习实训基地等,深化产学研深度合作的内容;通过制定专业教师定期深入企业一线等制度,让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掌握企业的人才需求,获取行业企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增强实践教学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邀请企业一线专家进课堂,学生进入企业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实现实习实训的交替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获得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和职业知识的全面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特殊专业技能和科技开发潜力,着力为学生打造择业竞争能力、就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大能力。
4.实习、就业一体化模式
以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口,选择有实力、有岗位需求、有实习价值的对口单位安排毕业生顶岗实习,通过实习,学生与企业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后通过双向选择,完成就业,从而实现了实习就业一体化的育人目标。
5.办学条件
药学部在校内建有一个实验中心、一个实训中心、定西中药仓储工程技术中心(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和陇药资源开发研究所(校级科研机构)等科研实验机构。有中草药组织培养实验室、中药生理、生化实验室、中药加工实验室、炮制实验室、制剂实验室、天然药物分析、提取与检测中心等实验室及中草药标本室。拥有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分光谱、凝胶成像系统、自动核酸蛋白检测仪等大型分析检测仪器,仪器设备先进齐全。投资500万元。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实验实训仪器设备200多台(件)。建有4000m2的药用植物种植园及500m2的育苗温室等。
药学部在校外与甘肃省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检测中心(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定西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天士力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银旺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陇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园、甘肃九州天润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渭源德园堂有限责任公司、岷县当归城生物科技公司、岷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岷县顺兴和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兰州惠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单位,建立了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基地。
五、主干课程及主要实践环节
主干课程主要包括:中草药栽培技术、药用植物识别技术、中草药贮运加工技术、中药鉴定技术、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商品学等。目前,积极创建1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
主要的生产实践环节包括:药用植物栽培、中药质量检测、中草药的采收加工、贮藏养护、中草药的炮制、中药制剂工艺技术、中草药的运输及营销等技能训练、岗位综合实训、企业经营管理综合实训。
六、就业前景
中医药产业属于朝阳产业,国家、地方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势头强硬,人才需求广,就业前景看好。目前,我校积极主动与省内外中医药企业联系,探索校企人才订单联合培养模式,目前,已与甘肃天士力中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银旺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科伦集团、江西兄弟药业、惠仁堂药业等企业签订就业培养协议。毕业生可通过参加我校的校园招聘,与省内外100多家医药企业面对面双向选择,供职于中药材生产技术、田间管理、加工炮制、制药、销售、服务等职业岗位。还可通过考取中药炮制工(技能水平33)、药物制剂工(技能水平32)、农作物(药用植物)植保员(技能水平50)、农业技术员(技能水平51)、执业药师(专技准入30)等职业资格证书等,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毕业生还可考取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升入省内普通本科院校就读;参加专升本自学考试,可同步获得本科学历;毕业生有资格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以及与全省民生工程相关的各项政策性就业考试。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中药学专业简介
- 下一篇: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简介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