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专业建设>> 专业概况>> 正文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简介

来源:  时间:2023年06月07日  点击 浏览量: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热爱食品安全事业;系统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食品生产加工流程和食品质量安全体系与标准;能够在食品企业、食品检验机构、食品质量监管部门和科研院所等相关单位从事生产管理、质量控制、分析检测、安全评价、监督管理、技术开发、教学及科研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1.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为人,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坚持原则,敢于维护人民健康利益。

2.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现代意识和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

3.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在食品质量与安全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能力。

4.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知识目标

1.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2.掌握哲学、思想道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法学等方面的知识。

3.掌握高等数学、分析化学和食品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4.掌握食品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营养与卫生、食品毒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掌握食品分析的原理与方法,掌握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5.熟悉国内国际食品标准与法规以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三)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2.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食品质量与安全性检测、监测、评价、质量控制、认证、标准和法规制定、科研和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展创新实验和科技开发能力。

4.具有不断自我完善和接受继续教育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食品科学;化学;管理学。

四、专业核心课程

1.食品化学:本课程从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研究食品的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营养与安全性质以及食品中各类物质在食品生产、加工、贮藏与运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与安全产生影响的基础应用科学,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食品质量与安全各门专业课程提供基础知识。

2.食品微生物学:本课程介绍微生物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生长繁殖特点和遗传变异规律等。学习与食品有关的有益有害微生物,利用有益微生物生产产品,控制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有害微生物。掌握食品微生物分析的一般方法,掌握基本的微生物实验操作技术,为食品安全生产和检测奠定良好的基础。

3.食品工艺学:本课程是以研究食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及保藏技术原理为基本内容,旨在分析了解外界条件和食品生产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学之间的变化关系。探索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研究合理、先进的生产方法及科学的生产工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保藏及加工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从事食品研究、生产管理及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4.食品营养学:本课程学习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课程。学生掌握食品营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熟悉各类营养素的功能、营养价值以及在生产、加工、贮藏过程中可能出现降低食品营养价值的各种因素,熟悉营养素的来源和供给量以及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掌握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为营养配餐奠定良好的基础。

5.食品卫生学:本课程掌握食品添加剂及其卫生,食物污染物的来源、性质、对人体危害及其机理、有关的预防措施,食物中毒及其预防,食品卫生质量鉴定和制订食品卫生质量标准。

6.食品分析:本课程包括总论、光谱及色谱分析、食品营养素的分析及化学特性分析、色素及风味物质分析、食品中有害成分分析和食品物性分析。在介绍样品的前处理、分析数据处理、常见仪器分析原理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食品中营养素及风味成分的分析方法,同时还对某些成分的化学特性值的测定方法、感官评定方法、食品的物性分析方法及国内外有关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单介绍,并针对食品中农、兽及重金属残留、黄曲霉毒素以及丙烯酰胺、塑化剂等污染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7.食品添加剂:本课程从概念、管理、应用、安全四个方面出发,学习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原理、化学结构、性能与功效、标准与法规以及生产应用。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食品添加剂对改善食品品质、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率、延长食品保质期的重要作用,学会在食品加工中如何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食品毒理学:本课程学习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以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保护食用者饮食安全的科学。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从毒理学的观点出发,掌握食品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外源化学物质在体内的生物运转和生物转化、毒作用机制、化学毒物的一般及特殊毒性(致畸、致癌、致突变),以及基本实验技巧和方法。

9.食品法规与标准:本课程的主要讲授食品安全法、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食品添加剂、食用卫生规定等政策法规及标准的制定,主要条款的执行、质量监督的意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食品安全评价、食品溯源等。

10.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学:本课程学习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及进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食品中存在的三大类危害及其预防控制措施,食品安全控制体系,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与安全风险分析,食品质量控制方法,食品企业现场管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与QS市场准入制度。学习食品企业可能面临的危机及其应对措施以及质量成本控制等内容。

五、修业年限

学制4-6年。

六、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海关、食品检验机构、食品企业和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食品安全相关的监督管理、质量控制、生产检验、分析检测和技术开发等工作。

七、科学研究

药学部近年来承担在研项目27项,经费约200万。累计成果包括100多篇论文(SCI 8篇、CSCD 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部,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教学部成立以来始终聚焦甘肃省定西市产业发展,形成以特色药用植物(当归、黄芪、党参)、药食同源药材和马铃薯淀粉为基础的特色研究,研究方向主要有药用植物资源分布研究、药食产品(物品或善原)开发研究、药用植物生态学研究、药用植物活性物质研究及马铃薯淀粉研究。

八、办学条件